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李鸿章与欧洲留学
作者:孙世岳  年份:2009-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十分重视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此他积极倡导和主持了欧洲留学。本文就李鸿章在留欧活动中的思想和特点作一粗浅分析。
李鸿章与左宗棠战和观之比较
作者:贾小叶  年份:2004-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晚清,李鸿章与左宗棠都是能够左右朝廷决策的封疆大吏,他们的言行都曾深刻地影响过晚清的政局,在战和问题上即是如此。全面、客观地比较两人战和观之异同,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个人思想,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近代中国战和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学界对二人的战和观有所关注,
李鸿章与奕(訢)等总理衙门大臣对日本认识的比较
作者:王如绘  年份:2000-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李鸿章 奕訢 鸦片战争 总理衙门大臣 日本认识 日本明治政府 对日政策 
描述:界大势缺乏了解,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对日本没有警惕。特别是主持外交事务的奕诉、文祥等总理衙门大臣,对日本的危害是有一定认识的,在防范日本侵略方面有过一些主张。本文通过对1880年以前李鸿章与奕(訢)等总理衙门大臣对日本认识的比较,试图对李鸿章对日态度的演变和影响有所说明。
李鸿章、张之洞推荐《日本国志》的咨文:台湾所藏总理衙门档案中关于黄遵宪的史料拾零
作者:王立诚  年份:2005-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黄遵宪 《日本国志》 推荐咨文 编纂思想 
描述: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的《禀批》和“头品项带赏戴花翎兵部尚书两广总督部堂张(之洞)”的《咨文》。核其内容,张之洞《咨文》的文字与清档文字基本相同,李鸿章《禀批》的文字则比清档文字少了许多,咨文前面所录的黄遵宪禀文被全部删除了。由于张之洞咨文只摘录了“黄遵宪禀”的部分文字,导致文义不甚清晰,因此清档的李鸿章咨文使我们得以见到“黄遵宪禀”的较完整内容,无疑为我们了解黄遵宪本人对其撰写《日本国志》的想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清档的咨文也有助于我们解读李鸿章、张之洞这批洋务重臣当时对此书的看法,因为这些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黄遵宪的禀文相联系的。而且,黄遵宪于1897年刊印《日本国志》羊城富文斋改刻本时,便将卷首的李鸿章《批禀》和张之洞《咨文》删去,而以后世间流行的大多是根据改刻本重刊的版本。1因此,现披露这两份总理衙门清档中的咨文原文,对于深入研究黄遵宪关于《日本国志》的编纂思想以及此书成书时的社会际遇应当不无益处。
朝鲜“壬午兵变”后李鸿章对朝政策的新变化
作者:方民镐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壬午兵变" 李鸿章 朝鲜政策 
描述:实质内容。晚清中国对朝鲜的干涉一步一步地加紧和扩展。
扬州苏昆名丑“杨三”戏谑李鸿章
作者:刘继兴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甲午战争中,清朝政府遭到惨败。朝廷派李鸿章出面,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李鸿章先是因战败而受到"褫去黄马褂"的处分,后又因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受到国人指责。一时间,李鸿章成了千夫所指。此时,扬州苏昆名丑杨鸣玉正演《白蛇传》。杨鸣玉又名阿金,排行第三,习称"杨三"。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前后的郑观应
作者:刘居上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前后的郑观应
咏李鸿章
作者:何占东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咏李鸿章
同治年间李鸿章的应变图新思想
作者:李国祁  年份:1986-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同治年间李鸿章的应变图新思想
光绪六、七年的晚清中国政坛——以刘坤一与李鸿章之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易惠莉  年份:2007-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钳制乃中国传统治术基本原则之一,传统政治也不乏构建在维护皇权基础上的保证钳制治术有效实施的制度设计。清代异族统治的政治现实决定满清统治集团在致力于钳制治术应用的同时,将帝王专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即清代政制设置废止了明代所实行的宰相、首辅职位,将清廷政治运作的效能更致命地维